一、文化馆基本情况:
渤海新区黄骅市文化馆是国家二级文化馆,县市一级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数12个,现有工作人员8人,位于黄骅市学院路与华东街交汇处,总建筑面积5902.05平方米,共三层。按功能划分为:一楼办公区(办公室6个,会议室1个,接待室1个,理论创作室1个,书画创作室1个,活动室1个),二楼文化活动区(展厅、活动室8个),三楼报告厅(包含舞台14m*12m,化妆间、更衣室等、坐席500个)。
文化馆工作职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负责全市大型文艺活动、重要节日和重大庆典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及辅导,开展全市多层次、多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二是负责全市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发展壮大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业余文艺队伍。三是负责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文艺人才,组织好创作团队创编出文艺精品节目参加省级以上大型文艺比赛。四是负责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五是负责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为我市文化事业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二、扎实开展好申报工作 传承好非遗衍生文化:
我市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内涵丰富。截至目前,已有沧州市级以上非遗项目38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2009年麒麟舞、2021年贾氏青萍剑),河北省级非遗项目16个(桃园同乐会吹歌、渤海渔村剪纸、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黄骅面花制作技艺、黄骅吊炉烧饼制作技艺、黄骅人工制盐技艺、高家口古乐、黄骅五虎棍、太师鞭、周氏秘踪拳、高氏迷踪拳、海堡桅羽儿、杨氏风船制作技艺、万二烧鸡制作技艺、白猿通臂拳、黄骅渔鼓),沧州市级非遗项目20个(柔式八极拳、紫花苜蓿挂面制作技艺、虾酱制作技艺、黄骅冬枣传奇故事、黄骅烙画、沈氏德隆堂木艺、吕氏拓补木艺、葛家清真清炖牛羊肉制作技艺、糟梭鱼制作技艺、何桥八大碗制作技艺、前韩传统狮子道具制作技艺、前韩传统鼓乐、麻姑祭祀文化、西夏膏、万灵接骨丹、琳琅千金贴、纯阳剑、丁香烧鸡制作技艺、黄骅大酱制作技艺、黄骅书源医堂五行秘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7人。
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舞主要分布在我市齐家务镇大王庄村,青萍剑主要分布在我市城区。省级项目南排河镇5项(黄骅人工制盐技艺、黄骅渔鼓、杨氏风船制作技艺、渤海渔村剪纸、海堡桅羽儿)、吕桥镇3项(周氏秘踪拳、高家口古乐、高氏迷踪拳)、黄骅镇2项(黄骅五虎棍、黄骅吊炉烧饼制作技艺)、羊三木乡1项(万二烧鸡制作技艺)、羊二庄镇2项(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黄骅面花制作技艺)、齐家务镇1项(桃园同乐会吹歌)、中心城区2项(白猿通臂拳、太师鞭)。市级项目常郭镇2项(吕氏拓补木艺、紫花苜蓿挂面制作技艺)黄骅镇2项(沈氏德隆堂木艺、黄骅烙画)羊二庄镇2项(葛家清真清炖牛羊肉制作技艺、西夏膏)齐家务镇4项(前韩传统狮子道具制作技艺、前韩传统鼓乐、麻姑祭祀文化、黄骅冬枣传奇故事)南排河镇2项(虾酱制作技艺、糟梭鱼制作技艺)吕桥镇1项(何桥八大碗)中心城区3项(琳琅千金贴、万灵接骨丹、柔式八极拳)
2012年,以传承高氏迷踪拳为主的高家口武馆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名单。2020年以传承贾氏青萍剑,太师鞭,白猿通臂拳为主的黄骅市青萍剑社评为沧州市级传习所,高家口武馆与何桥武馆(周氏秘踪拳)评为沧州市级传习点。2021年“黄骅市秘宗拳(周氏)进校园”案例被评为河北省非遗优秀实践案例,其事迹在河北非遗报道向全省推广。2022年文旅部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我市“黄骅面花”-面花里的脱贫味道成为沧州市唯一入选案例。
2016年,黄骅镇东常庄村建立了“剪纸小镇”,主要展示省级项目渤海渔村剪纸,“剪纸小镇”集娱乐、观光、体验、销售、展览等于一体,兼具教学与旅游功能;以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建立的帝鉴食品有限公司先后注册五组产品商标。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作品“多彩非遗 激情冬奥”被河北非遗中心收藏、作品“长城”被河北省博物院收藏。2018年,吕桥镇武术类项目传承人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活动,惠及吕桥镇9所学校、市区3所学校,受益1000余人次。
2020年、2021年,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先后认定我市振海烧饼(黄骅吊炉烧饼制作技艺)、众信水产公司(虾酱制作技艺)、韩宝菊剪纸艺术中心(渤海渔村剪纸)、帝鉴食品有限公司(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双印坊(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万二食品有限公司(万二烧鸡制作技艺)、明庆饭店(葛家清真清炖牛羊肉制作技艺)7家企业(作坊)为沧州市非遗工坊。
结合实际,转变思路,使“引进来”衍生出“走出去”,重点打造渤海渔村剪纸、黄骅面花模子制作技艺、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万二烧鸡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产品,大力推介我市重点文化生产性企业参加省级以上展示展览活动,如五一、十一期间,以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创建的帝鉴食品有限公司,带着“黄骅面花”入驻京津冀“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让黄骅的“文化名片”讲述底蕴深厚的黄骅故事。
三: 公益演出下基层 群文工作多样性
1.以文化馆为中心,结合总分馆制将文化活动辐射到各乡镇(村落)、街道(社区),我馆打造了20余个精彩的文艺精品节目,扎实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七进”送文化下乡公益惠民系列演出活动,年度内举办20余场次,让基层(乡村、社区)广大群众充分得到文化滋养,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2.自二零二二年五月一日开馆以来,每周二至周日工作时间免费开放一二楼舞蹈排练厅、多媒体教室、戏曲活动厅、器乐培训室等,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时间表并对外公布,每个月根据各队实际活动情况进行调整,方便戏曲、舞蹈、声乐、器乐等培训活动有序开展。除本馆专业老师外,在社会上聘请了十余个专业性突出的的辅导老师,每天开展文艺培训活动和小型演出,如古筝教学、非洲鼓教学、太极教学、萨克斯教学、京剧演唱、河北梆子演唱等多种公益性文化活动,艺术门类齐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来馆活动需求,群众反响较好。三层主要为报告厅,同时配套有灯光音响和男女化妆室、更衣室等,兼具演出功能。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群文大舞台暨群众文化活动成果展演活动,从2月到10月,每周一场精彩的公益演出,共30场次,尽显黄骅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积极打造城市生活的文化周末。
馆内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知识讲座、青少年艺术普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辅导、展览等活动,在馆内免费开放期间,广大市民可以通过“乐享冀”或“乐游冀”微信小程序搜索“黄骅市文化艺术馆”填入相应信息预约入馆活动。
文化馆实行“免费开馆”制度,广阔的文化空间接纳欢迎着每一位入馆群众(客商),充分享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广大群众(客商)在馆内找到精神栖息地,进而爱上黄骅、投资黄骅,助力我市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下步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群文大舞台暨群众文化成果展示系列活动16场次;
2.继续开展“文化七进”送文化下乡公益惠民演出活动20场次;
3.继续开展“建功新时代 文化进万家”全市大型系列文艺汇演6场次;
4.组织我市优秀的文艺创编人员创作一批具有时代气息、黄骅特色的文艺精品节目,参加省级以上大型文艺赛事(文艺振兴奖、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争取获奖,推介、宣传黄骅深厚的文化底蕴;
5.深入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大力丰富全市文化生活。